第九十八章 劝进称王,太子刘禅!(求追读!!六千字大章!)_蜀汉
零零小说网 > 蜀汉 > 第九十八章 劝进称王,太子刘禅!(求追读!!六千字大章!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十八章 劝进称王,太子刘禅!(求追读!!六千字大章!)

  若非有这些臣工在,单刘禅一个人,想要处理好这些政务,即便是一整天的时间都埋头苦干,恐怕都是不成的。

  便是后世工作狂朱元璋过来,无人协助,治理一州之地也够呛。

  “皆是为国效力,何谈辛苦?”

  董和看向殿中群臣,说道:“天色已晚,诸君散去罢,明早还要来当值的。”

  刘禅看了两个多时辰的奏表,早就是过了下班的时间了,群臣还呆在堂中,无非是想要做给刘禅看的,争取给公子刘禅留下一个好印象。

  “不错,天色已晚,诸君还是快些歇息去罢!”

  众臣闻之,对刘禅行了一礼,齐声道:“诺!”

  堂中臣工依次离开,刘禅亦是从主位中起身。

  说实话,他长途奔袭,本来就舟车劳顿,这坐在州牧府中,一连处理了两个多时辰的政务,要说不累,那是不可能的。

  “公子且慢。”

  董和缓缓上前,说道:“老臣有话要与公子单独言之。”

  单独说?

  “请!”

  两人到大堂内间,此处只有昏黄的灯火闪烁,除此之外,便是一些文书奏章了。

  “现在房中只有你我二人,中郎将,有话现在便可以说了。”

  董和轻轻点头,说道:“公子可知,汉中已定,主公已经准备回师了。”

  回师?

  刘禅心中愣了一下,看来他的那个留守汉中的建议,并没有被刘备采纳。

  刘禅心中虽然失望,但也不奇怪。

  汉中没有建设起来,无法提供粮草,长期驻扎大量军队,确实有难度。

  这每日消耗的粮草,对于益州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。

  现在已经是不能苦一苦百姓了。

  再苦就要生乱了。

  只得等移民之事成矣,汉中屯田稍有起色了,方才能依托汉中,进取关中、雍凉之地。

  “天命在汉,我父能够在汉中一战而胜,在我预料之内。”

  “不错,天命在汉!”

  董和轻轻点头,再说道:“不过在回师之前,我等希望主公在汉中称王!”

  称汉中王?

  刘禅心中早有预料。

  如今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,已经是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,不管是声望还是实力,都是如此!

  曹操在公元216年已经被封为魏王,这是东汉的第一个异姓王,曹操的封王行为预示着夺权篡位已经到了最后一步,下一步就是禅让称帝了。

  而作为曹操一生之敌的刘备,自然在政治上不能输给曹操,即便是为了与曹操政治地位对等,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亦是刻不容缓。

  其次,玄德本人愿望,恐怕也是想要称王的。

  他的志向虽然一直声称是兴复汉室,但到了如今这一步,让汉献帝来兴复汉室,还是让他刘玄德来兴复汉室,已经是没有多大区别了。

  他从小的理想就是乘坐“羽葆盖车”,这可是皇帝的车驾,在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战中,这个兴复汉室的目标,似乎近在眼前了。

  刘备在公元198年开始,就被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为左将军,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,刘备一直是个左将军,左将军是不能直接称帝的,需要先称王,所以刘备要自立为汉中王,打好基础,为称帝做好准备。

  而且当年刘邦被封为汉王,就是定都汉中,然后从汉中出发先攻打三秦,然后东出函谷关统一天下的。

  这是一条成功的路线,也是一条幸运的路线,刘备之所以选在汉中称王,就是想沾沾当年刘邦的好运气,这也显示了刘备的野心就是统一天下。

  这也是为何刘备为什么刘备不能称“巴王”、“蜀王”或者“楚王”的原因。

  从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实际统治的区域来看,能够构成一字王王号的地理单元,只有代表荆州的“楚”以及代表“益州”的“巴”和“蜀”。

  秦汉之间,“楚”作为最大的一支反秦势力,先后有陈涉建立的“张楚”、楚义帝熊心建立的“后楚”和项羽建立的“西楚”。

  而汉高帝刘邦曾经先后作为后楚和西楚的臣子,之后也是击败西楚霸王项羽,才建立的汉朝。

  虽然东、西汉都设立过楚王,但是考虑到王号与之后的帝号之间的连续性,刘备称帝时若是以“楚”为正式国号,岂不是数典忘祖。

  刘备如果称巴王、蜀王,则缺乏汉代政治传统作为支撑。

  同时,巴、蜀隐隐带有边陲、蛮夷之地的含义,刘备以巴、蜀为王名,也不利于彰显正统地位。

  当时刘邦不想入汉中就藩,萧何劝他,汉中“语曰天汉,其称甚美”,说明汉中得名于汉水,又与天上的“天河”(天汉)相对应,是美名。这也说明了汉国号来自于“汉中”。

  当然

  既是为正统,那为什么不直接称“汉王”以彰显自身“汉室苗裔”的正统地位呢

  主要是因为以汉献帝为首的汉廷在名义上依然存在,公然以“汉”作为王号,与大汉国号重名,明显有僭越之嫌,容易陷入和曹操同样的“篡位”语境之中。

  因此,以一个似是而非的“汉中王”作为王号,既能以两字王向朝廷表现出恭顺,又能和老祖宗刘邦搭上联系,刘备何乐而不为呢

  从这一点来看,他这个便宜老爹刘玄德,其实也是很有心机的。

  “中郎将此言何意?”

  董和仔细打量刘禅的表情,说道:“我便是特意来问问公子的看法,称王之事,如今可合适?”

  该不该称王?

  刘禅想都没想,说道:“父亲有功于社稷,且志向远大,合该称王!”

  称王!

  怎么不称王?

  刘备不称王,他刘禅怎么做太子?

  况且,称王之举,亦是为了笼络人心!

  刘备只有先把自己的地位提上去了,然后才能封赏他人,只有封赏他人才能拉拢人才跟随自己创业,刘备当了二十几年的左将军,左将军只能开府治事,离建立政权尚远,刘备只有自己先称王,然后再封赏手下笼络人心。

  恐怕董和这些臣子,也希望向上一步罢。

  刘禅饶有深意的看向董和,后者的反应果然如他所想一般。

  “公子即有此念,还请公子联名上表,请主公称汉中王!”

  自立为汉中王可不是做做样子就行了的,他是有一套流程,得让天下人服你的。

  刘备若要自立为汉中王,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手下来劝他进位汉中王,而且还得劝三次拒绝三次才行,显示出谦虚,然后还要给汉献帝刘协上一份表章,由刘备部下联名所写的一封劝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表章。

  由此,这个汉中王才算名副其实。

  前世,这联名上表的名字里面,可没有刘禅,但他转念一想,便也明白了。

  恐怕是因为他平定了南中四郡,在刘备集团中,不再是那个无关轻重的人物了。

  在原历史中,刘禅更多的是做一个图腾、神像,凝聚人心的作用。

  他手底下的臣子都明白,论起治国能力?刘禅不行,论起行军打仗?刘禅不行!

  那便作为继承主公遗志的载体罢!

  他们这些臣子心中效忠的,从来就不是刘禅,而是刘备的遗志!

  但如今的刘禅,已经和历史上的刘禅大为不同了。

  他不再是刘备精神的载体,而成了一个真正的主君!

  董和让刘禅联名上表,自是代表着刘备集团对他刘禅能力的认可!

  “劝进表上,我自署名!”

  刘禅接过劝进表,而董和早就准备好笔墨了。

  “请公子书在首位。”

  刘禅闻言,轻轻摇头。

  “我岂能首位劝进?”

  这劝进表上的位次,也是有说法的。

  位次排名的依据就是地位,这里的地位就是指官职和爵位。

  官职大小的排名有个原则,就是汉朝官职>刘备的左将军府属官>刘备手下的直属部将。爵位则是县侯>乡侯>亭侯>关内侯。

  劝进位次越高,从龙之功便也越多。

  这亦是刘备收复人心的手段,他要是劝进首位,不论是于情于理,还是对于刘备收心部下的目的来说,都是相违背的。

  他轻轻一笑,说道:“便在二十名开外罢!”

  也不等董和拒绝,刘禅便在二十名开外的位置上,写上“成都留守臣刘禅”七个大字。

  “公子英明!”

  这首位人选,自然是给马超的。

  他方才言语,也不过是客气恭维而已,以公子才智,亦是明白这位次的说法。

  首位署名,非马超莫属!

  马超的官职可是汉朝廷所封的偏将军兼并州牧,这是正宗的汉官,他的爵位是都亭侯,刘备集团能比拟者,也只有关羽的汉寿亭侯,张飞的新亭侯是刘备封的,不是汉朝封的,含金量略有不足。

  况让马超署名第一,亦是收他人心,予他从龙之功。

  个中计较,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。

  当刘禅将署好名劝进表交给董和之后,他心中明白,恐怕过几日,他公子刘禅的名头就要变一变了。

  下次他的臣属对他的称呼,便成为太子刘禅了!

  而且他刘禅,也有开府之权了!

  太子府,可是自有一套属官系统的!

  感谢此城名初的月票支持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ingling5.com。零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lingling5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