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八章 曹丕篡汉,汉已倾颓!_蜀汉
零零小说网 > 蜀汉 > 第三百三十八章 曹丕篡汉,汉已倾颓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三十八章 曹丕篡汉,汉已倾颓!

  刘禅在成都先是结了个婚,之后又是马不停蹄的开始构建科学院。

  在射山召见了个人才清虚子,将研制火药的重任交给了他。

  然后,又开始命人研究农家肥,水泥,耕种器具

  广招天下精通墨家之术的人,以最大的马力,将科学院这台机器运转起来。

  在十日后,又回到成都,主持遴选讲武堂士子的考试工作。

  这讲武堂的事情尘埃落定未有几日,改革察举制,马上又推上日程。

  可以说在刘备养病之后,刘禅这小身板,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。

  白天里为强大汉中国而殚精竭虑。

  晚上呢?

  又要为汉中国的延续,奉献精力。

  俗称交公粮。

  直到快过年了,才有片刻闲暇的时间。

  这个当领导,当真是不容易。

  也难怪后世会出这么多昏君,当昏君容易,但是当明君雄主,那可太累了。

  现在刘禅,是深切的体会到了。

  而远在豫州。

  曹丕同样是一刻不停的谋划他的篡汉大计。

  曹丕先是在洛阳准备好了篡汉的工作。

  在今年十月十五日的时候,左中郎将李伏献上的玉版图谶,上书“魏公子桓,神之所命;当合符谶,以应天人之位”。

  这个魏公子桓,自然就是他曹丕了。

  谶纬即政治预言,它与经学中的神秘元素、巫蛊元素、阴阳五行元素相结合,发展出了经学中的“内学”,被视作天人感应与王朝更迭的密术。

  自东汉光武帝开始,内学便成为显学,它与今文经学高度相关,往往利用儒教经典与灾异天象相互附会,借此传达“君权神授”等神秘理论。

  但为了显示自己并非是要篡汉,而是不得已接受汉诈的,曹丕表现得大义凛然,假惺惺地斥责李伏,言之:

  “薄德之人,何能致此,未敢当也!”

  别说了别说了。

  我曹丕德行不够,焉能继承汉诈?

  你们这是要害苦我了。

  然而,在九品中正制颁布实施了之后,不仅是曹丕想要篡汉当皇帝,那些世家臣子,也想要从魏王官,变成天下官。

  于是乎,在短短五日之后。

 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日。

  魏王侍中刘廙、辛毗、刘晔、尚书令桓阶、尚书陈矫、陈群、给事黄门侍郎王毖、董遇等人齐齐上表,跪伏在洛阳王宫大殿之外。

  皆顿首捶胸言之:“臣伏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,考图纬之言,以效神明之应,稽之古代,未有不然者也。故尧称历数在躬,璇玑以明天道;周武未战而赤乌衔书;汉祖未兆而神母告符.臣妾远近,莫不凫藻。”

  这番话,融合了周武秦皇,王莽禹舜,自古以来朝代更迭的手法集大成之黯然销魂掌,就是曹丕打出的最强一式。

  而且,上述诸人的政治背景极端复杂,几乎没有相似之处。

  桓阶是孙坚旧部,陈矫是陈登旧部,陈群是刘备旧部,辛毗是袁绍旧部,刘晔是刘勋旧部,董遇是彼时的学者兼儒宗。

  诸人之间各有政治背景,可以视作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。

  此事依然是曹丕授意,营造出“天下归心”的政治效果。

  但为让天下人知道他曹丕并非是篡汉之人,他又拒绝了。

  “犁牛之駮似虎,莠之幼似禾,事有似是而非者,今日是已。睹斯言事,良重吾不德。”

  哎呀呀。

  我德行不够啊!

  你们别再说了。

  我曹丕乃是大汉忠臣,你们不要害我啊!

  然后转手命尚书仆射宣告官寮,咸使闻知。

  天下人都听着,群臣都要我替汉,但是我曹丕乃是大汉忠臣,即便是如此了,还是不代汉。

  这世上,难道还有比我曹丕对大汉更加忠诚的人吗?

  然后

  又仅仅是过了五日。

 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。

  太史丞许芝也来吹彩虹屁了。

  太史系统掌管星象历数,判断朝代运势,因此许芝是王朝更迭理论的权威人物。

  他过来劝进,自然是有人授意的了。

  只见许芝引经据典,道:

  ‘圣人受命而王,黄龙以戊己日见。’

  ‘圣人以德亲比天下,仁恩洽普,厥应麒麟以戊己日至,厥应圣人受命。’

  ‘汉以魏,魏以徵。’

  ‘代赤者魏公子。’

  ‘汉以许昌失天下。’

  ‘许昌气见于当涂高,当涂高者当昌于许。’

  各种谶语,各种祥瑞,那是齐刷刷的在洛阳冒出来。

  太史丞许芝又搬出五德更替论,尧、舜、禹故事,霍光、王莽故事。

  然而非常‘巧’的是,当日,侍中辛毗、刘晔、散骑常侍傅巽、卫臻、尚书令桓阶、尚书陈矫、陈群、给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、董巴等人齐上表,奏曰:

  “伏见太史丞许芝上魏国受命之符;令书恳切,允执谦让,虽舜、禹、汤、文,义无以过.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效之”

  然后,曹丕再拒绝:

  “下四方以明孤款心,是也。且闻比来东征,经郡县,历屯田,百姓面有饥色,衣或短褐不完,罪皆在孤;是以上惭众瑞,下愧士民。由斯言之,德尚未堪偏王,何言帝者也!宜止息此议,无重吾不德,使逝之后,不愧后之君子。”

  别说了别说了

  这天下老百姓都饿着肚子,我曹丕也没有什么功劳,德行更是不够,伱们再这样下去,就是害我了,让我百年之后当不成君子了!

  然后,此刻的洛阳劝进的气氛,已经是到了高潮了。

  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、侍御史郑浑、羊秘、鲍勋、武周等人亦是纷纷上书。

  言:“伏读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,臣等闻有唐世衰,天命在虞,虞氏世衰,天命在夏;然则天地之灵,历数之运,去就之符,惟德所在。故孔子曰:‘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!’今汉室衰,自安、和、冲、质以来,国统屡绝,桓、灵荒淫,禄去公室,此乃天命去就臣妾上下,伏所不安。”

  群臣激情上表,他曹丕能同意吗?

  当然还是拒绝了。

  甚至是在十日内,连发七道王诏,要群臣不要上表劝进。

  你们不要害苦我曹子桓了。

  旋即。

  曹丕便率兵离开洛阳,朝着许都而去。

  带着十万大军到许都,能有什么好事?

  于是乎

  被华歆恐吓的汉帝刘协也慌了。

  生怕自己因为挡了曹丕的路而身首异处,赶忙写下禅位诏书。

  册诏魏王禅代天下曰:“惟建安二十五年十一月乙卯,皇帝曰,咨尔魏王:夫命运否泰是以天命不于常,帝王不一姓.汉道陵迟,为日已久.奉皇帝玺绶,王其永君万国,敬御天威,允执其中,天禄永终,敬之哉?”

  汉帝刘协到现在也是想明白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ingling5.com。零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lingling5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