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二章 曹丕的妥协与无奈!_蜀汉
零零小说网 > 蜀汉 > 第三百一十二章 曹丕的妥协与无奈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一十二章 曹丕的妥协与无奈!

  因此,施用九品官人法,可以妥善派遣合适的官吏,一并管理地方事务,使当地文气民风得以恢复,臣下望殿下采纳此制度!”

  桓阶虽非大士族出身,然而也同意此制度。

  武德侯傅,哦不,现在或者应该叫齐王傅的郑称起身,说道:“先王提出任人唯才之后,选才风气乌烟瘴气,虽然招来不少谋士,可是这个选才方式,不是治国的长久之计,因为狡诈之人容易致使朝廷颠覆,也不易对地方行以教化。

  因此,“九品官人法”不仅具备矫正时弊的作用,也能够好好评选适当的人才。

  臣下以为,大王应当施行九品中正制!”

  接下来,又有些臣子上前发表意见,基本上都是同意的。

  曹丕将目光定格在曹仁身上。

  “大将军以为如何?”

  被曹丕突然一问,曹仁愣了一下,旋即苦笑着说道:“末将乃一介武夫,不知治国之策,只要是大王以为善的,末将定然赞同!”

  曹仁的这句话,倒是让曹丕的心情好了不少。

  “此事事关重大,得从长计议!”

  此事不好拒绝,曹丕决定使出拖字诀。

  闻言,陈群赶忙上前说道:“国内战事频发,国力空虚,而那汉中国却蒸蒸日上,若大王不行非常之法,焉能在大争之世中获得胜利?”

  “况大王有一统天下之大志,欲为九州生民谋条生路,便更不得不用此法了。”

  陈群此语,饱含深意。

  你曹丕不是想要代汉?

  要想代汉的话,不满足我等士族的要求,你这数战数败的履历,能成功?

  陈群此语,让曹丕的眉头紧皱起来了。

  “哼!”

  他冷哼一声,想到了之前一段不好的回忆。

  他继位之初,夏侯惇便病逝了。

  在夏侯惇的葬礼上,曹丕亲着素服,领着文武百官到邺城东门外发丧致哀。

  这次看似寻常的悼念活动,却在朝野间引起阵阵非议,许多人认为,曹丕给夏侯惇送葬的行为有失礼节。

  按照此前的礼法,君王从来不会轻易给任何一位大臣送葬,即便送葬也不会穿着素服,亲自送出城外。

  就算是权力地位非常高的同姓宗室,一般情况下君王也只会在宗庙门外哭祭。

  百官之所以揪住这件事不放,主要是因为送葬风波发生的时机太过敏感。

  当时正是曹丕继位之初,权力地位还没有得到巩固。

  先是弟弟曹彰率军夺权,后有青州兵哗变事件,在这个节骨眼上,百官对曹家的门庭出生旧事重提,可见当时大部分人并不认可东汉王朝由一个宦官、乞丐的后代取而代之。

  当然,以世族大家为首的旧势力并不敢和曹丕彻底闹掰,他们顶多就是借着为夏侯惇送殡这样的小事,对曹丕进行敲打,提醒他要保障世族大家的利益和特权,否则就无法得到百官的支持,皇帝的位子也就坐不稳了。

  对于这一点,曹丕也是心知肚明,于是他找来心腹谋臣陈群商量,决定对世族大家妥协,而且要想办法寻找一个纽带,将士族大家和曹魏政权的利益捆绑起来。

  这根纽带,便是九品官人法。

  只是

  这根纽带的代价,实在是太大了。

  九品中正制根据家世、德行和才能,把所有待考核的预录取人才划分了三六九等,从上上,上中,上下,一直到下上,下中,下下,品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官位的级别和权力大小。

  “正二品”以上称作“高门”,以下则一律叫做“寒门”。

  此外,专门负责官员任免的“中正官”,也一律要由中正二品以上官员担任。

  如此一来,高门下的世家大族彻底垄断了整个曹魏政府的人事权力,仅靠这一点,他们就能够在朝野间获得只手遮天的影响力。

  “大王,此刻不能再犹豫了。”

  作为曹丕的心腹大臣,陈群在大殿之上,当着百官的面提出这个九品官人法,他背后也是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的。

  没办法

  曹丕南征失利,各方面都有所损失,士族亦是如此。

  战场上没得到什么东西,那只能在九品官人法这上面找补回来了。

  “鄢陵侯在长安,可不知会掀起怎样的动乱呢!”

  陈群在后面,又加了一句。

  这一句话,明显就触及了曹丕的逆鳞了。

  “我大魏良将无数,怕区区一个叛逆?”

  陈群只是跪伏在地,道:“还请大王三思!”

  陈群跪伏下去,在其身后,朝堂之上,除了宗亲之外,基本上臣僚全部都跪了下去。

  “还请大王三思啊!”

  百人齐声高语,声势之大,在大殿之中回荡,震耳欲聋,绕梁而上,三日不绝。

  曹丕沉默了。

  他从陈群的话语中,明白了此事他已经是连拖都拖不得了。

  呼

  曹丕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。

  片刻之后,他有些无力的说道:“既然众位爱卿都认可此制度,那九品官人法,便施行下去罢!”

  九品官人法虽然有弊端,但对于现在的魏国来说,那还是好处更多的。

  东汉末年,原本汉朝所倚重的“察举制”其中的缺点很明显的摆放在众人面前,那就是“有德不代表有才”。

  如果说一个小县官只是有德行,但是本身却没有任何治理经验,那么这个小县官可能将这片地区治理的一塌糊涂,在和平时期,这种缺点还没有那么明显。

  但是到了比较动荡的年代,这种方法所展现出的短处是致命的。

  为何曹操手下会出现“猛将成群,名士如雨”的局面,正是曹操的用人方针是“重才而轻德”。

  而“九品官人法”的出现,可以说是打破了“察举制”将一些只有德行,没有才能的花架子选拔提升的局面。

  而且现如今曹丕新败,天下人心不稳。

  而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可以说是空前的大,包括曹操本人也是依靠士族的力量才能稳定北方。

  所以为了稳定这些世家大族的心,“九品官人法”可以说是将选举的一部分权力交给了这些世家大族,从而换取这些家族对曹魏政权的支持,稳定北方局势。

  而且“九品官人法”也将官吏的任免重新收回中央,也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统治稳定。

  但

  为了现在的好处,而给未来埋下祸患。

  这岂是雄主所为?

  唉

  曹丕叹了一口气,心里想道:若是父王尚在人世,他可会答应百官施行这九品官人法?

  他轻轻摇头。

  父王断不会答应此策。

  因为他能镇住这殿中百官,镇住这世家大族。

  然而

  他一败再败,甚至连魏王之位都快坐不稳了。

  他镇不住这殿中百官,更镇不住曹魏背后的士族。

  为求自保,为求代汉,做那九五之尊,便不得不与世家妥协了。

  后面事情,便交给后人来解决了。

  相信后人的智慧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ingling5.com。零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lingling5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